在1955年,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授衔大会,旨在表彰那些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将领。大会结束后线上配资炒股,陈赓将军与其他开国将领回到各自的岗位,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。在这些聚会中,陈赓将军总是最为活跃的一个,他幽默风趣,总是能够把气氛带动起来。无论是在黄埔军校,还是在其他场合,陈赓总是那个爱开玩笑的人,他曾因为给同学们起外号而被毛主席亲自“证实”过。
陈赓的儿子,陈知非,从小便继承了父亲的幽默基因。一天,陈赓带着儿子参加聚会。饭桌上,大家开起了玩笑,而其中一位将军突然问起陈知非:“知非,你只知道你爸的名字,那你知道你爸爸是什么将吗?”这句话一出,整个饭局突然静了下来,众位将领们都期待着陈知非的回答。尽管他只有十几岁,但他机智地脱口而出一个令在场众人都感到意外的答案。
展开剩余77%陈知非是陈赓和王根英的孩子。1929年,他在上海出生,但由于当时国内的战乱,父母并未能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喜悦。上海当时正处于蒋介石的控制下,全国笼罩在“白色恐怖”之中。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,王根英即使怀孕,仍然坚定地支持革命,参与工人运动,而陈赓则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,长时间未能与家人联系。为了儿子的安全,王根英决定将陈知非送到娘家,由外婆抚养。陈知非小时候并不明白父母为何将他留在外婆家,年幼的他觉得父母可能并不爱自己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陈知非逐渐懂得父母所做的决定,并在外婆的鼓励下辍学开始卖报,目的不仅是为了生计,也是想从报纸上得知关于父母的任何消息。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,十七岁的陈知非才与父亲陈赓重逢。当时,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依赖父母的小孩,但遗憾的是,他的母亲已为革命献身,而父亲也重新结婚,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家庭。尽管如此,陈知非感受到了父亲生活条件的改善,也慢慢理解父亲的付出。
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前途,陈赓决定送他去学校学习,并建议他专攻工科,以后为国家贡献力量。陈知非接受了这个建议,并在进入华北大学之前,在山西的北方大学度过了一段过渡时期。在这段时间里,父子二人有了难得的机会进行深刻的谈话。陈赓看着自己的儿子,感慨万分。他告诉儿子,虽然你已经长大,但我每次看到你,都会想起你母亲。当陈知非问起为何父亲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时,陈赓从怀里拿出一张三岁时的照片,原来是舅舅曾特地为寄给陈赓。这张照片一直被陈赓珍藏,而陈知非早已忘记了这件事。
这时,陈知非终于明白父爱无言,他内心的委屈与愤怒慢慢消融,忍不住哭了出来。陈赓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泪水,并告诉他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。这一刻,陈知非终于明白父母当年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和革命,为了未来的胜利与和平。
进入学校后,陈知非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,脚踏实地学习。父亲时常写信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,并在信中勉励他说,学习就像打仗和建房子,只有打好基础,才能取得成功。陈知非听从父亲的指导,奋发努力,最终成为了一名航天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。
陈知非的事业虽然平凡,但他最像父亲。他的幽默风格也继承了父亲的传统。一次,在一场聚会上,他被问到父亲的军衔,陈知非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辣椒酱!”这番话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,但当他们反应过来时,纷纷笑了出来,并称赞他继承了父亲的风趣和谦逊。
陈知非解释说,当时他看到父亲从授衔大会归来,穿着军装,胸前佩戴着荣誉奖章,他以为父亲肯定是获得了高级军衔,于是问起父亲的军职。而父亲看到桌上的辣椒酱,便开玩笑地说:“辣椒酱。”这种幽默的话语背后,体现了陈赓教导孩子们要低调谦逊,不能被荣誉和光环所迷惑。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,使得陈知非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德,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新中国贡献力量,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门户网_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公司网站观点